寄语
艺术的科学,还是科学的艺术。
自本科时期接触到“音乐心理学”以来,便对研究声音本体特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沉迷于学习各类声音分析与编曲软件,想要从声本体的角度来窥探音乐的规律。
2019年接触到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以来,对声音与认知神经的兴趣愈加浓厚,立足声音本体的角度去探索一些音乐的感知与客观问题似乎成为一条顺理成章踏上的路途,也越来越想要通过音乐窥探大脑奥秘,再通过对大脑的认知理解音乐规律。在不断探索声音分析的各类软件的过程中,以数量化的方式展现颇具感性意味的声音内容,以更加系统科学的工具辅助证明我的论题。
音乐与生命相承,就连心脏的跳动都是有节奏的;它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表达,亦是最具情感的艺术形式。
我一贯认为音乐与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似乎也是无可争辩的,作为音乐专业的学习者,不应只囿于自己固有的“知识领地”,而不去了解那最根本的,音的发声规律与调节规则。毕达哥拉斯曾指出“宇宙的和谐是数的完美比例,音乐与其类似”,而过去的 250 年间,音乐一直是数学家的灵感源泉。
科学与音乐,自当是硬币上不可分割的两面。音乐本就是声音的艺术,而声音所具有的物理特性是由自然规律构成的,规律又是数的完美艺术。
我决定将一些声音分析软件的使用心得及笔记分享在这里,对于分析音乐材料过程中,一些声音元素的分析,以及可视化处理方法,在接触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学习笔记与心得,记录我的学习过程,分享音乐处理技术。欢迎与我讨论,也想向大家不断学习(可能因为事物较多不活跃,但我会努力)
学习音乐的过程,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一个音里生长出的世界,包含着无数音的组织规律。
而音乐,不只是一种感性表达,更是一种理性阐述。
赵钰茜
写于 2021.4.17